这边春梅拿着帖子便去寻她婆婆贾夫人,贾许不是嫡长,春梅自不必管着家中庶务,上面自有大嫂顶着,其如今膝下育有一子,名为贾寻,只管着自己房里的事,偶尔帮贾许出出主意,日子过得很是舒坦,毕竟背靠着喜娘这尊大佛,尤其是喜娘得了“晋宁县主”的身份之后,整个贾家对春梅更是不敢有什么非议,之前她那嫁出去的小姑子且看不上春梅一个婢女的身份,总没什么好脸色,如今也是不大敢摆脸色。
贾夫人见是喜娘的帖子,自是让其放下手里的事情,临行前还不忘交代把寻哥儿带上,虽然喜娘当初并没有换宅子,但现在住的也是正经的县主府,贾夫人的心思自也是好猜,无外乎是想让她孙子在县主面前多露露脸,对此春梅自无不可。
春梅带着贾寻来了宅子,喜娘对春梅的感情自是旁人比不得,见着贾寻也是喜欢,喜娘先是问了最近情况,方才说起正事。
“我手里有门生意,如今正缺人手去做,思来想去觉得贾家倒是不错。”
“姑娘不必为了奴婢,把生意交给贾家,姑娘如今贵为县主,贾家只要上赶着的份,自是不敢造次。”
喜娘见春梅虽嫁了人,心依旧偏向自己,不由欣慰,笑道:“你既说是那便是吧,主要是木家那边不能让其一家独大,齐家那边之前与四爷多少有些龃龉,也只能先放一放,贾家倒算合适。”
春梅听了没再说话,喜娘继续说道:“灾后西北日子并不好过,如今朝廷与关外通商,在武成关设了商署司,各城人家都盯着那块肥肉,想要上去咬两口,我便想着趁机将西北的生意铺开。
如今木家在我的安排下,正在建羊毛坊,等成了规模,会设织造厂。
坊间的原材料皆靠着收购关外牧民的羊毛,商署司一开,怕到时候惹了别人的眼,我便想着在咱们西北建设牧场,原我在武成关已是建了一所牧场,不过这还不够,想要供给织造厂,需得大量的羊毛,前不久我跟徐知府打过招呼,在牧场和羊毛坊盈利后,会资助晋宁书堂,将书堂开在各处。
你瞧着贾家可有能力吃下此桩生意?”
春梅一时没说话,思虑了一会说道:“贾家倒是经营皮子生意,只不知这牧场要建在何处,如何个经营法,怕是要理顺了才好,这前期投入的银子怕是不少,贾家账上的活钱只怕不够。”
喜娘听后点了点头,说道:“嫁到贾家倒是埋没了你,有这头脑,合该跟在我身边,帮我管着生意。”
“姑娘若是愿意,妾身自是愿意跟着姑娘一辈子。”
“嫁了人还是改不了嘴儿,便是我愿意,寻哥儿怕也是离不开你。”
“好了,继续说牧场的事,银子的事倒不必担心,我打算把牧场分为家庭养殖和牧场养殖,所有的羊羔儿,牛犊儿,我会安排大同牧场那边收购,统一安排,此事毕竟涉及甚多,所以需得将官府的人安排进去,尤其是家庭养殖,官府将牛羊分配到各个村子,签订契约,由百姓们饲养,让利于民,此事做好了便能得到极大的官声,当然前提是需要极大的震慑力,徐知府那边正合适,如今水患将过,百姓日子并不算好过,多一笔进项总归是好的;
至于牧场养殖,便需要贾家出人管理,当然这中间我也会安排人,三方共同管理;另外我手里有优良的牧草种子,以及合适的饲料方子,到时会抽调大同牧场的人过来管教,另我会以青荀老人的名头出一本家禽饲养指南,届时民户也能学到东西,日后可以自行饲养,牧场会安排收购......”
春梅听后,道:“姑娘既考虑得这般周全,妾身自是要应下,不过此事怕是要回去跟婆母还有公公他们商量。”
“那是应该。”
二人说完正事,便聊起了家常,此时晴姐带着丫鬟闯了进来,喜娘瞧着其一脸的怒气,便问道:“怎么了这是?谁又惹到咱们五小姐了,看看这气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嘴里塞了几个鹌鹑蛋呢。”
说完,喜娘和春梅都笑了起来。
那晴姐儿先是跟春梅见过礼:“春梅姨姨好”,然后方才气呼呼地说道:“姨姨,你说那小行子怎么这么笨,昨儿我教他写百家姓,拢共十二个字,今早起来再写竟是错了四个,一看就是没好好学,姨姨定要严惩。”
晴姐儿是喜娘亲自教的,自己也聪慧,如今已是读了不少书,倒是蒋玉行瞧着还算机灵,就是这读书一道差些,喜娘对其虽严厉,却也并未勉强,诗文一道不成,还有算学,商道,且如今他还年幼,喜娘倒没那般强求,但喜娘却知道蒋玉行不是像晴姐儿所说那般,其中定是另有隐情,便看向跟来的丫鬟屏儿,那屏儿见喜娘看过来,忙低下头。
喜娘看向仍气呼呼的晴姐儿,说道:“如何,你又想了什么法子捉弄玉行,是不是专门挑了十二个极难写的字?”
“才没有,姨姨如今不疼晴儿了,见着晴儿气呼呼的还笑话晴儿,如今又替小行子说话。”
春梅接过话说道:“五小姐说得哪里的话,阖府上下谁人不知姑娘最是疼爱小姐,小姐这话不怕伤了姑娘的心。”
晴姐儿听完,看了看喜娘,然后低声说道:“姨姨,我错了。”
此番,喜娘方才问那屏儿到底怎么回事,屏儿见喜娘问话,便跪下说道:“姑娘,是奴婢的错,没能劝住小小姐。”
喜娘瞧着这中间怕是另有外情,便先记下,等日后再问,此事暂且翻过,喜娘也并未罚屏儿。
这边春梅被留下来吃了顿饭,方才回去。
回去后,春梅便被贾夫人叫了去,于是便将喜娘交代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
贾夫人听后问道:“春娘觉得此事可成?”
春梅对喜娘自是有信心,便回道:“母亲怕是忘了县主的本事,但看县主手下的铺子,哪个不是日进斗金,不过这桩生意对咱们贾家最重要的是,搭上了徐知府这条门路,县主的意思,那徐知府怕是要连任,此番功绩要成,那徐知府怕是要调京入职,自然不会拱手让人,咱们日后能搭上徐知府,也是便宜行事。”
“县主可说为何将这桩生意交给贾家?”
“母亲想得不差,按县主的意思,木家得了羊毛坊的生意,暂时放不开手,齐家那边毕竟不通商道,所以县主方才想到贾家,一是不想让木家独占风头,二也是替儿媳抬个身价,三则姑娘行事向来考虑的长远,所以不能只有木家一家,贾家便是试金石......”
那贾夫人听后点了点头,让春梅先行回去,她独自去寻贾老爷商议此事。
当晚贾老爷便开了家族会议,商议此番事情,春梅破例参加,自然贾夫人在也其中,最终贾老爷拍板定下此事,并把事情交给了贾许,当然这是看在春梅与县主的关系上,并吩咐一切以县主的意见为主。
然而却被春梅拒绝,春梅称:此乃县主交给贾家的一桩生意,并且其中牵扯官府,贾许自身并不足以担此重任,还望公爹另选他人。
此举倒是让众人欣赏起来,心中皆叹道不愧是县主身边的得力丫鬟。
最终此事交给了贾许的三叔,众人自是没有意见。
春梅和贾许回到自己的院子,春梅便主动说道:“相公会不会怨妾身擅作主张?”
“春娘想多了,父亲将此事安排给我,我自知能力不足,正想着要如何推脱,春娘倒是替我解了围。”
至此,牧场的事便安排了下去,家庭养殖由徐知府那边安排官差挑选村镇,然后签订契约认领牛羊,贾家那边助力此事,另外牧场也在建,春子带着一群小厮传达着喜娘的一些意见,沟通上下。
经过月余的建设,八座羊毛坊已是建成,已经开始生产;在白林城外,贾家建了三座大型牧场,一座在齐家镇外,这也是喜娘的意思,有黑水河和紫云山,算是比较好的选址,当然是给齐家镇村民的福利,不过牧场依旧还是贾家在管,另外两座都在城北,那里有大片的荒地,也有水源,平均一座牧场可以容纳三五百只牛羊,徐知府那边挑选了十个村子,投下五百只牛羊。
喜娘也按着之前的计划,以青荀老人的名义刊发了《牲畜养殖手册》,尤其提到卫生问题,以及粪便的后续处理,自此羊毛坊和畜牧场已初成规模。
同时武成关的商署司的名额也确认下来,白林城五个名额中自是有王府和王家,另外三家也皆是世家大族,木槿儿得了消息后,便来告诉喜娘,至于牧场的事她也早已知道,二人心照不宣,并未就此事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