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歪歪小说 > [穿越]掀翻大宋 > 第52章 陈文昭收徒

第52章 陈文昭收徒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潘邓又带着他们去看了新的织机,这个织机也是新改造的,工作的效率比以前高了很多,上面加了卫三郎研究的飞梭。

传统的织布机,完成穿纬的工作,需要低下头,把梭子穿过开口,左手交右手,压实线,再右手交左手,压实线,重复操作,直到一匹布织完,效率是很低的,布面也没办法加宽,最多只能是一展之内。

飞梭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安装在滑槽里面带有小轮子的梭子,梭子可以以极快的速度在滑槽中来回穿行,绳子拉一下,飞梭就极快的穿过开口,完成穿线,织布的布面也可以加宽了,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织布的工作。

魏恬恬见了简直爱不释手,“这太快了!省了好多力,而且布面能加到很宽,咱们做大幅衣裳,被子,也不用再拼布了!”

潘邓让他们这几天先熟悉,并且布置了任务,那就是纺出粗细均匀的线,织出细密平整的布,并且让布的宽幅尽可能的宽,最好能达到半丈。

几人都是织贯了布的,各色提花布,加捻罗都织得,这样的要求自然不在话下,因此都应下了。

潘邓又让冯掌柜带他们在园区里面逛一逛,自己则去了陈大人府上。

*

今日上午书房已将那《东平府游记》的样书制作出来,全书坊都翻看一遍,没人不说这彩画书好的,画的还都是他们东平的小景,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潘邓带着样书去了陈大人府上。

陈文昭略微翻看,“这个居然是彩印的,从前我也没见过那么多彩印书,自从你那刊物发售之后才总见着,如今你又印了一本书出来,当真是精细。”

这本书无论是色彩,布局,插图还是旁边的小语都很精彩,弄得他都想要一本来收藏了。

“咱们这本《东平府游记》看来是不愁卖了。”

潘邓赶紧拍马屁,“想来日后咱们东平府会越经营越好了,百姓也会越来越富裕,府中能有此番机遇,全赖尊亲为民所思,为民所行,东平府有老父母坐镇,真乃百姓之福!”

陈大人捋捋胡须,“小小押司真是聒噪。”神情却看得出带着笑意。

潘邓接着又说:“陈大人苦心孤诣为了治下百姓,怎不把治理一府的心得写出来,写一本《我作知府的二三事》,来让天下人看到大人治理一府的苦心,也让那些初入官场不会治县治府的官员看看,供他们学习。”

陈文昭养气功夫再足,听了这话多少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轻咳一声,“这……未免有自夸之嫌,你只看东平府做得好,可人外有人。况且,朝廷有令,官员不得私自刻印书籍,若是被人知晓,恐怕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潘邓挺直了腰背,“别的知府若做得好,为何不见他们出书?我跟在府尊身边,时日不长却也颇有长进,亲眼见了治理一府的困难,别的官员刚一上任,也有府中同僚这样的学习机会吗?若是空有好心而不会办事该如何是好?”

潘押司声音铿锵有力:“况且府尊心中所想不是为了扬名,只是记录日常为官心境罢了,至于刻印之事,自然是由咱们书坊来负责,绝不会让大人您沾染半点尘埃。”

陈文昭听了也有些心动,他在外日久,也想要挪腾一番,之前借了蹴鞠赛的东风,在官家面前挂了名号,但是到底还缺了契机。

陈文昭脑中一琢磨,便应下此事,但是他自然不会像潘邓一样没文化,写个甚么《我作知府的二三事》,而是给新书起了名叫《治平杂录》。

潘邓收到初稿,见府尹已起了新名,又将自己的稿子分为三卷,一卷主要讲劝课农桑,耕田水利;二卷则讲赋税不扰民、均役防盗,发展经济;三卷讲了断狱公正,惩恶扬善,里面有他做县令还有做知府时候的劝民案例,语句平和,却件件桩桩都是任上实事,极具参考性,非常有教导意义。

潘邓看得如痴如醉,竟有些爱不释手了,末了把稿件收起,“大人什么时候有空?叫那张凤观画师来给您画一幅画像,放在咱们新书首页!”

陈文昭本来见押司看他写的书看得入神,自己在一边饮茶呢,听到这话有些窘迫,“还画什么画像,不必了吧。”

陈大人长得是个典型的清俊文人形象,身形消瘦,穿上宽大的官袍别有一番气度,双目有神,颌下短须,稍微打扮一番就是个美中年了!

只是平时比较不拘小节,在家里稍微有些放浪形骸罢了。

“倪文成不像大人这般相貌堂堂,还要上书呢,大人就画了像吧,也叫天下学子都看看大人相貌,免得叫他们失望呢!”

陈文昭也就随他去了。

潘邓这边请了张画师,又回书坊雕了板。

本来书坊一直在加印海报,蹴鞠赛虽已过去两月,但是海报热度不减,依旧畅销。如今陈府尹要出书,闲下来的雕版匠又重新忙碌起来,精心雕版,没过几日就出了样书来。

陈文昭拿在手中端详,一共三本,前两本稍厚,最后一本稍薄些,封面是上好的硬纸,分褐,蓝,红三色,边上用同色线缝了,装订用的是传统的五眼线,书籍大气美观。

翻开内页,纸质地坚韧,纹理细腻,色泽柔和,比起常见的桑皮纸更显华贵,书坊匠人用的是东平麻纸,其纤维长且坚韧,书写和绘画都极好,且日久不脆。

第一页是陈大人画像,陈文昭看了图上人影,点点头,“比起之前画得还要精神些。”

后面内页是用两色印刷,精致清晰,陈府尹翻看一遍,见没有什么错处,点头夸道:“你办事素来妥帖。”

潘邓低头掩饰上翘的嘴角,“为大人做事,不敢不尽心竭力。”

“你可想要什么奖赏?”

潘邓连忙说道:“小子受大人提携,才得作东平府押司官,不敢要什么奖赏。大人为府中事务操劳,小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为大人出书立传,乃东平人分内之事,岂敢言赏?”

陈文昭听罢,目露欣慰之色,“既然你什么赏赐都不要,便做我的学生如何?”

潘邓刚想抬手谢大人,手抬到一半僵住了,他又抬头看陈文昭,眼睛睁大透露出惊诧。

陈文昭手拿书卷,“怎么你不愿意?”

所以他刚才没听错!

陈府尹说要收他为学生!

这,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

潘邓压下疑惑,重新恢复冷静,拱手说道:“谢大人抬爱,小人,小人……没读过几本书。”他这样的资质,也能做陈大人的学生吗?

陈文昭说道:“书什么时候读都不迟,我看重你,在你的为民之心,此心难得,宦海难遇。更何况你为我出书立传,提升名望,岂不知此事都是学生为老师作?我二人虽无师生名分,行事却早已行师生之事了。”

潘邓听了这话,这才想到,陈大人当初提拔他作东平府押司,又给他钱财安家,之后有重用他,小事上也叮嘱他,连官员往来这类的人情往故也提点一二,种种关怀备至,岂不是也和了府尹所说,“无师生名分,却已行师生之事。”

潘邓喉头发堵,他朝陈文昭磕了头,行了拜师礼,“学生拜见老师。”

陈文昭把他扶起来,“好,我从前没收过学生,往后可能也不会收了,师门里就你一个,不过你还有个师叔,日后待叫你相见。”

潘邓点头应了。

当天晚上,陈文昭谈性大发,泼墨写了几页纸,告诉师弟自己收了一名好学生。此子天资聪慧,慧眼过人,人见人爱,爱民如子……手中笔墨翻飞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当晚就叫陈泽寄出去。

几日之后,师弟的书信也到了,恭喜师兄收了好学生,还给师侄送了礼,一袋乳糖狮子。

潘邓拿在手里,黄白色,圆圆敦敦的小狮子糖,模样有些像石狮,颇为可爱,小狮子还梳着强风大背头。

潘邓拿在手里细看,心道难道老师没告诉这位师叔自己的年龄?他又放在嘴里一个嚼嚼,嗯,奶味硬糖,嘎嘣脆。

*

潘邓被陈府尹收为学生的事隐秘而迅速地传遍了府衙,大家明面上不说,暗地里却都经历了从‘大吃一惊’到‘情理之中’到‘不愧是他’到‘肃然起敬’的整个流程。

府中同僚都一一祝贺,通判明瀚海,主簿许宜,文书钱通都送了贺礼。

就连阳谷主簿冯兄也送上厚礼,恭喜他拜得好老师,顺便还给他送了个人过来,是他家二哥冯昭和,写了书信叫潘押司随意使用,叫他在潘押司左右侍奉。

潘邓当然不能真把这么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当成了小厮了,却也不好拒绝,这冯家二哥平日里是个安静的性子,行事也妥帖,最得冯主簿心。

潘邓想了想,和明通判打了声招呼,给他安排进了东平慈幼局。

李大官人得知这消息的时候,也想到派家中儿子给潘押司差遣的,只是家中大哥要管家业,二哥读书刻苦,盼他能做官,三姐最灵通,也最像他,是做生意的好手,可惜是个女儿。

他只得备了厚礼,叫杜兴送去,顺便叮嘱杜兴,不可无礼。

连纺织坊的几个新管事也听说了,这事可是他们这些天凑在一块聊天的主要话题。

“不愧是咱们东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