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忓臣”名单。
这么做的原因是这些人反对“新法”,批评朝廷以搜刮民财为要务。
被批评的圣上不思悔改,还命令各州县刻“忓党碑”,立遍全国。
一位叫常安民的石匠接到任务后,跑去见负责此事的地方官,说那些男臣子是正直的人,如今朝廷却说他们是忓党,不忍将他们的名字刻在“忓党碑”上。
地方官大怒,要治这个石匠的罪,对方实在没办法,只好照做,说不想在石碑上刻自己的名字。
有人把常安民的事迹宣扬开来,大加称赞。
开了一间“琢玉坊”的石匠李仲宁,对地方官说自己以前很穷,谋了份石匠的营生,将那些男臣子的诗文刻在石碑上,才勉强得以温饱。今日朝廷要把他们的名字刻在“忓党碑”上,想到自己从前的工作,实在下不了手。
于是没有刻碑。
这个故事也传扬开来,被人称赞。
民间百姓反对刻碑行为,并且认为圣上做得不对。
圣上将一批人抓起来坐牢,甚至砍头。
为了生命安全考虑,百姓只好转变立场,称赞立碑,又被圣上抓起来流放边关。
反对不可以,歌颂也不可以,百姓也不敢再议论政令。
她们不能议论,就会减少思考。
只需要遵行政策,不需要思考政策的好坏。
嬴胜觉得发出声音,是很重要的。就像《楚人养狙》里的那只小猴子一样。
『四岁太保。』
『古代社会实在太残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