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然而太子知道,他还有一件胜过德王。
他幼年出痘,面丑如麻,然而却也因此对天花免疫,德王面容白净俊俏,却是因为幼年不曾染过水痘,他对天花不免疫,一旦染上,他必然会死!
——尚义所抢过来的那张帕子上,恰好有着天花的毒素。
阿杏眼神涣散,回想起太子临死前狰狞的脸色:
“……我的好弟弟,死、我要他死……尚义,我要你来地底下陪我一起……”
死——
死——
死——
去死吧去死吧去死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尚柔,先太子妃李氏之女,封婉郡主,或名阿杏。先太子为帝所杀,柔携天花于帕,入宫,天子染疾薨,京城大疫,宗室多死,十室九空。】
—
【宋皇后】
宋月成为皇后之后生五女二子,世人皆羡。
连皇后身边的两位女官,也被唤作:‘多多’、‘双全’,多福多子的多多,仁义双全的双全。
宋月曾经也以为自己必然幸福美满,福寿安康。
直到她的七个孩子死了六个,剩下来的一个小女儿,是个心智有缺的痴傻儿。
原来却是无福无德,不仁不义,连这样漫长的寿命也成了折磨。
如果这样的长寿,就是为了让她见证她的孩子们悲惨的死亡的话,那她宁可不要活得这么长。
然而,虽然宋月已是悲痛欲绝生无可恋,但为了她那痴傻的小女儿,她不得不坚强起来。
国不可一日无君。
然而因为天花肆虐,京城十室九空,宗室死了一批又一批,已变得寥寥无几,今天坐上皇位的人,可能明天就会染病暴毙。
最终,宋月决定垂帘听政,扶持小女儿坐上皇位。
五公主尚让幼时出过痘,对天花免疫,虽然心智有缺,却不是天生痴傻,在如今的尚氏皇族中,她的血缘关系已经是最近的。
再则,宋月为尚让所挑选的皇夫,乃是福乐公主之子,燧国公朱熙。
福乐公主之子朱熙、福平公主之子赵湖,皆为公主之子。
赵湖告发母亲,是个没人伦的玩意,之后因此疯疯癫癫,不配做皇夫,仅剩的朱熙便成了女帝的皇夫。
众人相信,两人所生的孩子一定是血脉最纯正的尚氏血脉。
然而,宋月低估了朱熙的野心。
朱熙一直拖着不与尚俭圆房。
待到时局稳定,宋月积劳成疾卧病在床之际,朱熙骤然翻脸、过河拆桥,诛杀了她的心腹下属,网尽太后党与保皇党下狱,罗织罪名,赶尽杀绝。
宋月病重之际,听到消息气急攻心,一命呜呼。
朱熙正待向尚让下手,想要杀了她以绝后患。
历经五朝,号称朝廷不倒翁的老大臣朱曦上书:
尚让毕竟是皇帝的结发妻子,又是皇帝母亲的妹妹,尚氏的公主,一味赶尽杀绝,难免有伤天和,失于仁道。况且她还心智有缺,若是传出去当今皇帝连个傻子都容不下,日后又该如何收买人心,为皇帝所用?
一章奏折打消了新帝的杀意,朱熙下旨,遣福安公主尚让至凌云观,为国祈福。
——
【朱曦】
从女扮男装进入朝中的那一刻起,朱曦就已经下定决心,绝不出头,绝不惹事,藏锋敛锐,明哲保身,绝不多管闲事。
这些年来,她一直都做得很好,装聋作哑,藏愚守拙,随方逐圆,和光同尘,随波逐流,与世沉浮。
看着别人轰轰烈烈的活,她只是看着,从不掺和进去。
她看着星阳女扮男装参加科举,看着她身份暴露即将被杀头,为了不让别人猜到自己的身份,她不能出手,只是寻机往皇后宫中递了一些消息,让皇后收其为女官。
她看着皇后变成太后,垂帘听政,势力迅速膨胀,星阳和宋胜虎两位女官手上握着无数权势,然而,太后一朝虚弱,她们手上的权势完全无法保护自己,反而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她看着她们轰轰烈烈地活着,再轰轰烈烈地死去,像一道道璀璨的烟火,繁华过后归于沉寂。
她这一生里,走得那么小心翼翼,老实谨慎,从不敢出现半点差错,妥协了太多,违心了太多。
她确实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不仅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身为女子,身居高位,权大势大,历经五朝而不倒。
只是偶尔午夜梦回,她想起彼时年少,她所许下的誓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民请命,济世匡时……那些高尚而伟大的理想,最初的理想和真心,早已面目全非,与如今的自己没有半点关系。
那一日,朱曦走在宫中,看见一群宫女太监们正在欺负福安公主。
朱曦大为惊异,要动手惩治这些人。
尚让阻止了她。
尚让心智有缺,心智如同稚儿,但即便是稚儿,也不是半点道理也不懂。
当年西狄王求娶,这些太监和宫女的亲友们却和那被封为公主的宫女一起派往西狄,永生无法回归故土。
这些宫人知道福安公主本该一同去往西狄,嫁给西狄王,然而,尚让却临阵脱逃,只是在凌云观出了家,便不用远去西狄。
怨恨是不讲道理的。
其他人都去了西狄,福安公主没去,这就是她招人恨的地方。
若是尚氏没有败亡,这些人当然不敢欺负公主,然而如今尚氏名存实亡,尚让失了庇护她的亲人,这些人难道还会怕一个亡国公主不成?
朱曦听得直皱眉头:
“当年公主若是真的去了西狄,那也不过多一个去受罪的人,这又何尝是公主的罪过?”
尚让双手抱着膝盖,手足上银制的钏镯丁零作响,那是她的母后昔日在世时替爱女求来的,民间据说可以祈福辟邪。
她将头半埋在膝盖里,眼圈泛红,静静地淌着泪,像是没长大的孩子一样,伶仃孤苦。
她的四个姐姐、两个弟弟、父亲母亲,已经都死了啊。
朱曦心下一酸。
罢了。她那样想着,她已经老得快要死了,这一次,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就让她任性一回吧。
她决定,保住这个孩子的性命。
于是有了那一封奏章,那一道圣旨。
【尚让】
众所周知,曾经的女帝、福安公主尚让是个痴傻儿,连在宫中被太监宫女欺负,她也不懂得反抗。
她是个被教导得很乖的孩子,说话时像是稚儿说话撒娇一样的语调,轻飘飘、软绵绵,毫无力度,棉絮一样轻柔,像她那羊毛一样柔顺绵软的头发,不带丝毫攻击性。
这样乖巧省心的性子,也是朱熙决定放过尚让一马的缘故,千金买马骨,料想一个傻子也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威胁。
然而,启程的那一日,护送福安公主离宫的仪仗已经准备好,众人去寻公主,却不见她的踪影。
尚让无声无息藏在暗中,闭着眼睛,手持弹子,拉长皮筋,蓦然放开手指。
弹弓上的石子嗖的一声射了出去,快若闪电,疾若流星,直直射入目标的太阳穴上。
当朝皇帝朱熙,顷刻之间倒毙身亡。
尚让打弹子的手法是宋月身边的女官宋胜虎亲自训练教导,使尚让以此防身的。
便是蒙着眼睛,尚让也能做到百发百中,例无虚发。
尚让一生中从未伤害过任何人,但是如今,她却要用这法子,替她的母后、她的老师报仇雪恨。
众人见皇帝倒下,都惊慌失措,要去搜寻刺客。
尚让呆呆地呆在原处,一动不动,她简单的思维让她只有替母亲老师复仇的念头,如今完成任务,她却完全没有自己要逃命的概念。
正当尚让要被发现时,她被人拉住了。
“公主,您该启程去往凌云观了。”
尚让呆呆地看着对方。
朱曦如今鲐背之年,一身老态,拉着尚让的手,走得气喘吁吁,护送着对方走出了殿外,之后又骗过宫中的侍卫,将尚让送上了离宫的车上。
皇宫大乱,肯护送已经失势的福安公主离宫的人没有几个,朱曦让尚让坐稳马车,她亲自驾车,护送公主:“老臣亲自护送公主。”
尚让眼中流着泪,不住地摇着头:“……我、我杀了人……他……会害了……你。”
朱曦叹息几声,摸了摸她的脑袋:
“公主,老臣活到如今已经活得够本了,生死无非就在旦夕之间而已——我这一生无妻无子,无亲无族,能够在临死前顺心而为一回,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之后朱熙的余党追来,要杀尚让为主人报仇。
朱曦架着马车,护着尚让逃亡,最终力竭而死。
尚让抱着她的尸身,呆呆地坐在地上,一动不动。
凌云观之人赶到,击杀刺客,将尚让带回观中。
尚让非要带上朱曦的遗体一同,这些人在为对方收殓遗体时,才发现,这位势高权重、忠义两全的老朝臣竟是个女子。
尚让回到观中,以未来观主的身份,开启创观祖师所传的阵法。
凌云观的初代观主,名为凌云,实际上的真实身份为王芸,前朝己未科状元王天麟、楚东叛匪之首、拜日教教主任云。
她兵败之后,开创了凌云观,收留弃妇孤女、收养弃婴,这些被抛弃的婴儿,男孩往往能够找到愿意收养的人家,而女孩却要艰难一些,往往都会留在观中出家。
凌云观经营数代,扎根深厚,之后礼朝灭亡乾朝建起,它作为乾朝第一女道观,始终屹立不倒——连福安公主出家,也是选择在此处。
然而,王天麟这位创派祖师,却并非像典籍与传说中的那样描述的慈善光明。
王天麟死前,让她的亲传弟子将自己的尸体分为五份,摆下阵法施展邪术,永恒地诅咒着自己所憎恨的一切。
只要这个世间还有她所怨恨的存在,这一份诅咒就永远不会消亡。
大乾朝的开国太祖,曾经下令让儿媳为自己的爱子殉葬,但他儿媳的母亲却不愿意,为了阻止这一件事,她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赵婉柔的女儿李青青最终留在了凌云观,真实身份却永远见不得光。
赵婉柔抑郁而死,她的外甥女当上了凌云观的观主后,却发现了祖师留下来的阵法,李青青以死作祭,诅咒大乾尚氏,断、子、绝、孙。
——于是,便有了婉郡主尚柔的到来。
*
永泰朝宋皇后身边的两位女官,名为宋胜虎、星阳。
尚让虽然痴傻,但简单的思维方式却让她对一些事物认知有着别样的敏锐天赋。
宋胜虎教导尚让的防身之术为弹弓,而星阳教授尚让的,为天文之术。
阴阳五行,星相阵法,占卜堪舆,风水气象,教一识百,一通百通。
待尚让出家修道,她在这方面的天赋更是与日俱进,显露无遗。
——道骨天生、道性天成。
然而,尚让曾经纤尘不染的心境已经完全改变了。
她的那双眼睛,已经见证了太多的鲜血和死亡,她的内心已经充满了愤怒与憎恨。
她已入了魔道!
*
世有五德:寿富贵康德。
世有五福:温良恭俭让。
【尚温,尚良,尚恭,尚俭,尚让】
世有五常:仁义礼智信。
【尚仁,尚义,李桃华,袁挚儿,阿杏】
世有五行五色:金木土水火,白青黄黑赤。
【白锦,青松,黄坦,乌泽,朱熙】
永泰朝尚氏皇族,集齐五福、五德、五常、五行、五色。
这些人中,只有尚让一个人还不曾死去。
*
凌云观中,尚让一步步走上祭坛,浑身七窍流血。
黑气遮盖了整个世界,四处蔓延起了黑色的死气,无数的怨念冲天而起,无数的怨恨和诅咒填满了整个世界:
【——我诅咒这个不公的世界,不公的世道!】
【——毁灭我所憎恨的一切吧,如果不能,那就毁灭我吧!】
她一步步地走着,不知道这些憎恨地诅咒着的声音是从何处传来的,或许是这片土地上无数受尽折磨打压迫害不公的怨魂所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