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走出去,陶绾又感受到了一通凛冽的冷风。
“姐姐,给你。”
林溯拖着方惟走到了陶绾身边,将自己带出来的手炉递给她。
“多谢公子。”
齐陟把那只冷掉的手炉接过去,挑眉看了眼林溯。
“对了姐姐,你是知行哥的夫人吗?”
月色如水,少年好奇地看着二人。
陶绾下意识地看了眼齐陟,冷不防地与他四目相对。
“不是,小女与大人是朋友。”陶绾转过头同林溯解释道。
林溯颔首,“我估摸着也是,这几年也没听说知行哥成亲的事情。”
齐陟瞥他一眼,淡淡道:“明知故问。”
“以防万一嘛,这几年你都不给我们写封信。”小孩子的话语中颇有些怨怪的意味。
齐陟没再回应他。
终于到了公主府。
守卫一见到几人,连忙从林溯手中将方惟接了过去。
“小人这就去禀告殿下。”守卫撇了一眼方惟已经有些磨损的衣服说道。
齐陟看向陶绾,“走吧。”
林溯挡在两人身前,“你们不进去吗?”
“更深露重,不宜叨扰。”齐陟道。
说罢,他带着陶绾绕过林溯就离开了。
……
“林公子仿佛很盼望大人能进去。”陶绾状似不经意道。
街上只有零星几个人,齐陟轻笑道:“事发时,他尚不知事。只是这几年他多少也能了解一些,方才也是话中有话。”
陶绾看着他,“大人,于你们而言,我是外人,所以我更能看得清楚明白,长公主殿下心里是关心您的,或许从前是有些事情没有说清楚。”
齐陟瞥头看着她,她又连忙道:“终归我也只是个外人,大人若觉得我说的不对,便可将我方才说的算作浮云。”
“方才你跟林溯说,我们是什么关系?”齐陟沉声道。
陶绾:“朋友啊。”
“那你算什么外人。”齐陟扯唇。
陶绾抿唇,“朋友之间也是有所顾忌的。”
“可我们之间不需要。”
他这话让陶绾想起来在金水城中的那个夜晚,他说:“能时常看到你,我很满足。”
可后来又说:“结识你这个朋友,我很庆幸。”
“想什么呢?”
齐陟看她出神,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
“没什么。”陶绾摇头,抬眼便注意到两人又来到了那花楼附近。
她错愕看着齐陟,“怎么我们……”
齐陟带她来到一旁的珍品阁,“给你买些首饰。”
两人一进去就迎来了一个女货郎,“二位客官,要点什么啊?”
齐陟看了眼陶绾,“你这里有什么首饰是适合这位姑娘的?”
女货郎打量了几眼陶绾,又连忙称赞了她几句,随后转身就去拿了几款首饰,“这位姑娘肤色白皙,这根鎏金玉兰簪子正衬姑娘。”
陶绾正瞥头看着对面的花楼,那里面人来人往。
她没见过方二老爷,单是这样看着也分辨不出哪个是他。
“陶姑娘,你觉得怎么样?”
转过头时,陶绾就见到桌案上摆满了钗环绒花,她茫然的看向齐陟,看他神色认真。
她连忙就拿起来一根钗子,“我喜欢这个。”
齐陟对女货郎道:“全都包起来吧。”
陶绾连忙摇头,“我用不了这些的!”
齐陟看她神色慌张,笑了笑道:“这不算什么。”
“是啊,公子疼惜夫人,就差把我这里的东西都包了。”女货郎笑呵呵道。
陶绾眼皮一跳,垫脚凑近齐陟的耳边,“我们要盯着方志皋的话,也不用在这里买这么多吧?况且我没那么多银子。”
少女说到最后,面上闪过一丝窘迫。
“不用,这是我送你的。”齐陟笑道,“况且我们不需要盯着,很快就有人过来了。”
说话间,女货郎就已经将首饰打包好了,齐陟一手接过,而后带着陶绾便离开了。
刚一出去,就见到街道对面传来了一阵嘈杂声音。
“好你个方志皋!我说你怎么突然要建个马场,原来你是要来私会这些狐狸精!你给我过来!”
陶绾定睛一看,原是方二夫人揪着方志皋的耳朵走了出来,方志皋直觉面子里子都已经丢了,连声认错。
方志皋在马场通了前来花楼的地道,以便传送妙春膏,哪里想得到被方惟和林溯两人无意中发现,两个孩子心中好奇,就过来了。传到方二夫人耳中,直觉他是来找姑娘的。
陶绾又看向齐陟:“只是今日这样已经打草惊蛇了,傅守仁岂不是会有所动作?”
齐陟哼笑道:“只怕他按兵不动呢。”他又垂眼看着陶绾道:“这些日子你一定要多加小心。”
陶绾连连点头,“我明白,那既然这样,我们还来珍品阁做什么?”
“你觉得我买这些是幌子?”齐陟晃了晃手中拿着的东西道。
陶绾茫然地看着他,“难道不是?”
“今天是你生辰。”齐陟无奈的说道,“莫非你忘了?”
陶绾瞬时瞪大了眼睛。
她生辰是在寒露的前一日,只是这些日子总惦记着妙春膏的事情,把这个忘记了。
看她仿佛恍然大悟的模样,齐陟笑了笑,“这么重要的日子,你都忘了。”
今日还是她的及笄礼,这傻姑娘。
“那大人是怎么知道我生辰的?”陶绾又问道。
齐陟嘴边的笑僵住了,“我是……”
当然是因为在江州的那一年我和你过了一次生辰。
“你之前让人去查我,把我生辰也查了?”陶绾笑着道,“大人做事真是细致。”
齐陟干笑两声。
陶绾耸耸肩,“那我们现在回驿馆吗?”
“你过生辰不吃面?”齐陟道。
陶绾抿唇,“会不会太晚了?我们还是早些回去吧。”
齐陟摇头,“不晚,说不准一会儿还有一场好戏。”
……
此时面馆就快打烊了,店里也只剩下几个客人,两人进去后,齐陟就吩咐小二,“两碗牛肉面,一碗不放小葱。”
小二笑呵呵地应道:“好嘞!”
陶绾坐下,看着面前的青年道:“你连我的喜好都打听好了?”
齐陟:“……是。”
面被人端了上来,陶绾抬眼望着店小二,“小二,我们方才从珍品阁过来,恰巧看到了方二夫人从花楼中将方二老爷带了出来,我有些好奇,方二老爷这么怕夫人?”
小二四周看了看,笑着道:“两位的口音听起来不是永川人,想必是对咱们这里不甚了解。”
陶绾拖着下巴看他,这小二神秘兮兮道:“这方家从太老爷那里开始发家的,原本这家的家主的位子该是传给方大老爷的,可方大老爷和大夫人去的早,只留下了方二姑娘一个女儿家。可怜哟,那小姑娘不满五岁就被人送去乡下。”
陶绾垂眸,“那方家就传给了二老爷?”
小二摇头叹气,“可不就是?不过去岁方二姑娘回来了,小姑娘在外十几年,竟也能出落得极标致。这都只是次要,方二姑娘一个姑娘家,做生意的手段一点也不比男人差,甚至老太爷都想改了主意让她做家主。
方二老爷原本在府中对二夫人颐指气使的,现在二姑娘回来,他就想着靠二夫人娘家来和二姑娘抗衡,这才对夫人百依百顺。”
陶绾嗤笑道,“那过了今夜,方家岂不是会更热闹了?”
“面要凉了。”齐陟轻声提醒她。
陶绾连连点头,垂下头去吃面。
“这么看来,方二老爷是一点才干也无,老太爷也放心将家中基业交给他?”齐陟不经意问道。
他面容冷峻,看起来不如这位姑娘和善,怎么也对他们永川城中的事情这么好奇?
“老太爷自然不放心,换作是小人,也不能放得下心啊!”小二摇摇头,“只是不给他,那就得给外人了,那还得了?不过除了这点,还有个缘由,前几年这方二老爷和邺京的大人谈到了一笔生意,这几年多有来往,给方老太爷赚了不少银子。
估摸方老太爷是挺满意的。”
“邺京的什么大人?”齐陟问道。
小二无奈摊手,“这小的就不知道了,方二老爷生意上的事情,方家嘴上可严了。”
齐陟颔首,“下去吧。”
陶绾看到小二离开,又连忙问齐陟:“傅守仁选中方家,倘若将来东窗事发,那这位方二姑娘岂不是会受到牵连?”
若真如这小二所说的,那方二姑娘岂不是太惨了。好不容易回城,还要遭受这等牢狱之灾。
“若她当真聪慧,自然会懂得如何避过去。”齐陟垂眼看着她道:“吃面的时候不要说话。”
陶绾:“为何?”
“有人说过,生辰这一日吃面的时候说话,容易短命。”
陶绾哼笑道:“胡说的,短命还是长命都是由人说了算的,一碗面而已,有那么厉害吗?”
看她不在意的样子,齐陟无奈地笑了笑,没再说话。
“不过……这话有些耳熟,好像我以前听说过。”陶绾抬眼看着齐陟,青年穿着靛蓝色锦袍,嘴角的笑僵着。
他看到她放下筷子在揉了揉太阳穴,“生辰的这一日,吃面是不能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