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都不算是有良心,替你姐姐打点一两件小事算什么?”
韶玉听得头疼。
不愿在严世景身上浪费口舌,她另起话头,问起自己真正关心的话题:“长公主,您知道当年穰陵之乱中顾家到底怎么了吗?”
“我明白你的想法——因着你姐姐的原因,我与顾家人接触不少。能养出你姐姐那样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顾家人怎么会做出通敌叛国的事情?其中定有冤情。”
长公主道:“可惜当年祸乱发生时,我正带了你姐姐在南边的山庄里避暑。消息传到我这边时,听说顾家人都被抓了起来,我心慌意乱,唯一的念头是将你姐姐好好藏起来,免得她被牵连其中。等事情平息下来,我再想去打听顾家的事情时,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顾家人大多死在那场穰陵之乱中,我去问圣上,圣上也不肯多言。日子这么稀里糊涂地过了十几年,国都从穰陵迁到豫梁,官员们换了一大批,说来心酸,如今有多少人还记得顾家呢?”
韶玉却道:“姐姐记得。从此以后,我也记得。”
长公主被她的眼神里的固执惊住。
韶玉追问:“当年姐姐是为什么会和您分开的?”
长公主回过神来:“当年有顾家的仆人从穰陵带了一封急信来。你姐姐看了信后,坚持要回到穰陵。”她黯然地垂下眼睛:“我与她大吵一架,骂她赶回去送死,想要把她送去别的地方藏好,她却不肯答应我的建议,坚持要回穰陵。我拧不过她,只好哭着将她送上马车,眼睁睁看她回去穰陵。从那以后,我便再没见过她了。”
韶玉感受到她的伤心,心跟着扯了下。
两人无声靠在一处,心情俱是沉重。
长公主将韶玉搂在怀里,问她:“韶玉,你有什么打算?”
“姐姐的死有隐情,顾家的死也有隐情。我无法放着不管。我知道姐姐的性格,她会选择来豫梁,一定是她知道了什么。”
长公主身上有淡淡的香味,韶玉被她搂在怀里,想起了姐姐和阿莺。她悄悄眨了眨酸涩的眼眶,闷闷道:“我虽然是孤儿,但姐姐养我长大,在我心里,顾家的事也是我的事情,我不会放过那些害了我姐姐和顾家的人的。”
长公主跟着眼眶一酸:“好孩子。”她怜爱地抚摸了下韶玉的脸颊:“不过有件事。你说错了。”
韶玉问:“哪件事?”
长公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你想不想知道,当年顾将军写给你姐姐的信里,他说了什么话?你姐姐为何不顾一切要回去穰陵?”
韶玉猜不到。
长公主道:“顾将军在那封信里说,他派人将顾夫人转移到了他处,托你姐姐前去照顾。”她看着韶玉:“……顾夫人怀孕了。”
韶玉想到某种可能,心头一震,毫无征兆地落了泪。
长公主擦去她的眼泪,柔声道:“韶玉,你不是孤儿。你是真正的顾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