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大本科生的宿舍条件很好,四人寝,上床下桌,上床途径不是九十度垂直的铁梯,而是一小格一小格的木制台阶,上下楼有电梯,宿舍楼内还配有健身房。
从未住过校的胡潼对此感到很满意,但她对室友不太满意。
她们303寝室,四个人,两个是保送的竞赛生,另一个,是省状元。
胡潼第一次发现,她的市状元名头前,可以加上“只是”这样的修饰。
不过,自我介绍的时候,胡潼没有选择使用自谦的词语。她说:“我叫胡潼,古月胡,潼潼水势向江东的潼,锦市人,欢迎大家来锦市玩。”
热闹的寝室静了一瞬,又很快被虚假的欢笑声填满。头发烫成大波浪,眼线上挑如新月的那位室友放下手机,打量她片刻,平静地说,“焦余红。”
胡潼知道她的名字,在她自我介绍之前。
报到的时候,有两个辅导员站在学院帐篷下闲聊,胡潼听他们说,有个新生,来头很大,人来学校,不先报到,先跟着家长去院长办公室喝茶了。
焦余红。
这个名字在两个辅导员窃窃私语的间隙掉了出来,被胡潼的耳朵捡到了。
胡潼还知道,焦余红是信息学竞赛生,从初中开始打竞赛,在高一的时候就拿到了NOI金牌。
视线扫过焦余红腕上的红五花手链,手指上的珐琅戒指,胡潼不得不承认,就是有这样的人 ,长得好,家庭条件好,个人能力也极为出挑,出挑得,天怒人怨。
想起自己平平的数竞预赛成绩,胡潼暗自叹了口气。
不过,她对自我介绍造成的效果还是挺满意的。推开宿舍门的前一分钟,胡潼捧着手机特意搜了一下——带潼字的诗句有哪些?
她选择了秋瑾的诗,讲究效率地只记了含“潼”字的第一句,“潼潼水势向江东……”
胡潼没有注意到,这首七言绝句的最后一句是:岸花焦灼尚余红。
她不知道这是室友的名字出处,随意地耸了耸肩,对焦余红说,“哦,你刚才已经自我介绍过了。”
焦余红看着她意味不明地哼笑一声,移开视线。
四个女孩简单地聊了两句,交换了联系方式,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不说话了。
胡潼看着手机,备注最近添加的好友:辅导员、焦余红、周敏、张娴语、卖电话卡的、卖被子的、说是接新生的志愿者实际上是卖卡的……
这时,隔壁床的张娴语说话了,声音甜而脆,像水果店里的白枣,绿中透红的果皮上蕴着一汪碎钻般的水珠,咬下去能感受到果皮的凉、果肉的脆、果汁的甜,“余红,你暑假去瑞士旅游啦?朋友圈里的照片都好美哦。”
“嗯。”焦余红低低应了一声,“景色很美,但待久了有点无聊。”
胡潼听着,点开焦余红的朋友圈,却只能看见两条杠,和杠中的一个点。
被屏蔽了。
“这是你的特异功能吗,娴语。”胡潼举起手机,“居然能从两杠一点里看出风景。”
“什么?”张娴语愣了愣,视线凝在手机屏幕上,随即慢悠悠地啊了一声,不知是在回答,还是在求饶。
“……”焦余红在手机上点了两下,面不改色地说,“抱歉,还没来得及把你移进同学的分组。”
胡潼微笑着回答:“没关系。”
焦余红微微眯眼,似乎在判断胡潼是真的在说没关系,还是在阴阳怪气,剪得短短的指甲轻敲着手机背面,
哒,哒,哒。
敲击声在室内回荡,仿佛洗脸台上的水龙头没有拧紧,张娴语握紧手机,无端地感到焦虑。她向戴着黑框眼镜的周敏递去一个求助的眼神。
省状元周敏推了推眼镜,用上台讲话的正经腔调问,“我们等会儿要不要一起去蘅芷园吃饭?听说那里有锦市的特色菜,胡潼你可以试试,顺便告诉我们食堂阿姨做得正不正宗。”
“好呀,我上一顿还是吃的飞机餐,嘴巴里早就没味儿了,正适合当当试吃员。”胡潼爽快地回答。
解决完一个不稳定因素,周敏扭头看向焦余红,“你去吗,焦余红,我今天去领咱们班新生手册的时候,看见蘅芷园外面的花坛里开满了黄秋英,我可以帮你拍照,用你的手机,你有不满意的照片直接删就好了。”
周敏调解矛盾的水平不算高,话题转得有些生硬,但胜就胜在她那种不怕尴尬的劲,人人都能看出她的心思,也能看见她的努力,也就不忍苛责太多。
“这个可以有。”胡潼看着焦余红,客观地说,“你很上镜。”
焦余红那张傲气十足的面孔上终于渗出些微笑意来,不知是因为周敏,还是神经大条的胡潼。
让人焦虑的、滴水般的敲击声消失了,焦余红放下手机,将一绺波浪形的头发撩至肩后。她气定神闲地说,“不了,我有约了。”
“而且,手机不是用来拍照的。我从来不拍日常照片,”
焦余红打了个哈欠,单手托着下巴,手肘支在桌面上,带着倦意的目光悠悠飘向胡潼,“只约拍。”
“有机会的话,我们寝室可以一起约个摄影师去拍照,我最近关注了一个还不错的摄影师。”
张、周二人欣然应允。
焦余红话里话外的傲慢意味让胡潼心生不爽,听听,手机不是用来拍照的~手机有什么功能就是拿来干什么的!
她想打电话就打电话,想拍照就拍照,想看小黄……咳,反正,胡潼来了火气。
她瘪了瘪嘴,不阴不阳地说,“不了,对我而言,手机就是万能的。我只拍日常照片。”
焦余红一时语塞,那句“你也一定很上镜”像根鱼刺哽在喉咙,无法咽下,也不能吐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