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绯乐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问温涯的。
“现在只有你我二人,你问这个问题也就罢了,若是在外行走的时候,千万记住,这世上没有不归宗,只有魔教,明白了吗?”温绯乐有预感,温涯可能要说一些与他过去认知完全相反的事情,也果然如此。
作为清世之战的亲历者,温涯知晓许多细节,也有感触和体验,可温绯乐没想到的是,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起因竟然就是南宫珮缨。
彼时,南宫珮缨已经与新继任的不归宗宗主东方风来定亲,相当于是宗主夫人。
可即便有了新身份,南宫珮缨还是经常往返于八极和中原两地,希望能够为八极带去更多药术,改变苦寒之地有病无药的现状。
宗主东方风来也是知晓此事的,变故就发生在此时。
南宫珮缨一去三月,杳无音信,在中原失踪。
东方风来想要让中原武林之士帮忙寻找,当时的武林第一大宗珈蓝宗对此态度敷衍无视。
不得已,不归宗只得派自己的人手进入中原寻找,可一来生活在八极之地的弟子骤然进入气候温暖的中原,无法适应,生了许多病症。
二来既然要找人,人手必定少不了,大量不归宗弟子进入中原,被珈蓝宗视为挑衅,爆发了诸多冲突与矛盾。
当时,不归宗宗主东方风来刚刚继任,年少有为。
想要做出一番事业,而南宫珮缨又是不归宗八大家族后辈,无论是个人情感还是宗门大义上都必须找到她。
最终,不归宗认为珈蓝宗横加阻拦,珈蓝宗认为不归宗不打招呼进入中原是为无礼,将不归宗打成魔教,把找人说成入侵。
双方各执一词,最终——爆发了清世之战。
“原来其中内情竟然是如此,可是爷爷,难道当时就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止这场战争吗?易达祖师为什么不阻拦呢?”温绯乐还处于极度震惊的状态。
温涯叹了口气,“绯乐,你要记住,人在江湖,大多数时候都身不由己,在人人都已经杀红眼的时候,有谁会来听你的一面之词呢?”
“那怎么才能避免这种事情呢?”
“强大,超越所有人的强大。才能做成你想要做的事情。”
————
从凤翼山齐家回来之后,李意言又在药峰上过了两个月清静的日子,他也觉得这样不错。
不过,事情总是接踵而至,江湖上还在对李意言的出身大加讨论,到底少华派从哪里招来这样一个天才的时候,又有一件药道上的大事发生了——“百草丹心论道坛”开始了。
如果说赤水少年会是选拔少年英雄,分门别类地进行比试,那么药师和剑客也分别有自己不同专门的比试。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剑客的比试多是要决出胜负,而那个不能提起的名字“南宫珮缨”则是让中原的药师也意识到药术只有在不同的切磋与交流中才能进步和发展。
因此,就有了这“百草丹心论道坛”,意在让天下药师共同研讨,而非决出一个高下。
李意言作为现在江湖上的热门人物,以及少华派的门面,自然是不可能缺席的。
从贺悉观那里知晓此事后,李意言也乐于前去。
从知晓南宫珮缨的事迹之后,李意言就隐隐有一种感觉,当今的药术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为何始终没有人再炼出一瓶能够解百毒的碧血草呢?
都说药师们在不断地改良药方,可是还是源源不断地生出新的病症来,原因何在?
或许,答案就藏在碧血草中,唯有勘破其中的秘密,找到南宫珮缨当年未完之业,也可能是没来得及公之于众的东西,这些所有的一切才能得到解决,药术也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否则要么如大师兄贺悉观,从用药的器具出发,尝试在银针上面突破,要么如其他许多师兄弟姐妹们一样,找寻新的药材、改良新的药方。
可是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人的病症在不断地变化,李意言觉得上面的这些都是在人生病之后,去做的治标的工作,要怎么才能治本呢?
他心中只是隐隐有了这样一个设想,没有验证,也不知道是否能够成功,但他愿意为此用毕生的时间去找寻答案。
李意言也一直对其他门派的药术很感兴趣,除了古籍之外,当今武林的其他药师门派,尤其是像飞云阁一样的宗门,其中也藏着许多不传的秘方,他都想看一看。
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些突破。
此次的“百草丹心”在飞云阁举办,少华派由药峰长老汤永年带着弟子们前往。
大师兄贺悉观特意来提醒李意言,说贺峰主上次从凤翼山回来之后,身体抱恙,所以只能麻烦汤长老带队,汤长老的脾气比较古板,让他尽量让着一些。
听到贺悉观的嘱托,李意言还莫名其妙的,后面经其他同门提醒,李意言才想起来,原来自己第一年进少华派的时候,曾经因为药液的炼制方法,与汤长老起过一些不大不小的争执。
摇摇头,李意言觉得这没什么,自己早已忘却。
同时也有些感慨,原来自己已经在少华派度过了那么长的岁月,长到有些记忆他都已经开始遗忘了。
到了“百草丹心”的现场,李意言真心分享了许多想法和药方。
他自己有一本笔记,专门记录翻阅古籍时候的思考,包括在上阳城药铺内义诊时改良过的药方。
既然来了,李意言就是奔着吸收其他门派之精华来的,让他有些遗憾的是,其余门派除了飞云阁之外,似乎都有些遮遮掩掩的。
更有甚者,还把极其细微的一些药效提升吹得神乎其神,简直跟江湖骗子能包治百病似的。
这怎么也算是武林药师们的第一大盛会吧,怎么能如此弄虚作假,简直儿戏!李意言在心里诧异地想道。
在那位不知是甚门派弟子讲到他手中那瓶丹药的第九十九种用法的时候,李意言实在没忍住,出声道:
“这位药师,你的药主要的效用就是方才你说的第一种,我们都已经很清楚了,无需补充,还请下一位兄台吧!”
那台上之人听到同为药师,竟然有人不给自己面子,“哪家小子如此狂妄,对升云阁如此无礼?难道不知道我们阁主就是飞云阁阁主秋野明的徒弟吗?”
循声望去,却见一位白衣红纱的青年站在原地,蹙了蹙眉。
“李……李意言?”
来到“百草丹心论道坛”之后,有许多高台,凡是想要分享或者一起研讨的病症,都可以直接站上去。
来到道坛的药师们也可以自由选择去哪个高台周围,氛围比较随意。
少华派的弟子们也都分散了开来,因此李意言对这升云阁一无所知,旁边有好心的药师认出来李意言,给他解释道。
这升云阁名字与飞云阁有些相似,也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飞云阁在江湖上地位崇高,但是平日里培养门内弟子和义诊救人的花费也多,药师在成长的过程中本来就所耗甚巨,更不要说是飞云阁这样全都是药师的宗门了。
可飞云阁为了自己的名声又不可能放下身段亲自去做一些药材生意和盈利的药膏。
正好秋野明有一个徒弟,在药术上的成就不高,但是特别善于钻营这些赚钱之道,于是在飞云阁的默许之下,成立了升云阁。
实际上就是把飞云阁弟子们炼制的药膏拿出来贩卖,而飞云阁的药方又是独门的,因此十分抢手。
不过随着江湖中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升云阁,飞云阁弟子们真正炼制的药也是供不应求,升云阁阁主为了赚钱,就也开始培养升云阁的弟子们炼药,还宣称是全新的药方。
但实际上新药方是被升云阁偷工减料过的,升云阁的弟子炼制水平也远远不如飞云阁的弟子。
两种药品售卖的时候放在一起,价格高下倒也是标得清清楚楚的。
只是,不知道其中内情的江湖人士多有中招的。
后来升云阁越来越过分,不但把次品的药膏价钱涨到和飞云阁出品的一样,还把瓶子都换成了一样的。
甚至还弄出来一些乱七八糟的无效药方,却骗百姓说是能包治百病。
买回去若是没有用,那就是用的量还不够;若是用足了量还没效果,那就包退银子。
飞云阁并非不知道升云阁弄出来的这些事情,只是升云阁每年能给飞云阁上交的钱财数量真的是让人无法拒绝的多。
因此,即便升云阁做的不义之事有在江湖上逐渐臭名远扬的趋势,飞云阁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左右没有死人。
况且那是升云阁的事情,关飞云阁什么事呢?
江湖中药师们知道此事的不少,但更多的因为飞云阁的态度所以也放任不管。
而李意言却因为一直在药峰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
才在刚才众人都缄口不言的情况下,站出来制止了那人。
升云阁的弟子其实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家药方的水平,所以特意挑选了一个偏僻之所,之所以一定要上台的原因嘛,也很简单。
“百草丹心会”的消息往年每次都会成为江湖上热议的话题,而江湖中的消息又会传到百姓口中。
既然升云阁的药膏都是经过天下药师们共同肯定过的了,那百姓自然深信不疑。
只可惜,那升云阁的弟子遇上了不知底细的李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