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昭昭深知,解决当前的困境需步步为营,稍有不慎便可能让大晋陷入更深的危机。她决定先从边境问题入手,因为这不仅关乎百姓安危,还可能是西戎国试探大晋底线的前奏。
在边境,大晋的探子们如同敏锐的猎犬,四处搜寻小部落与西戎国勾结的证据。经过一番艰苦侦查,终于发现了关键线索——西戎国的使者频繁出入几个带头闹事的小部落营地,而且有迹象表明,西戎国向这些小部落提供了武器和粮草。
“公主,证据确凿,正是西戎国在背后挑唆这些小部落,他们意图扰乱我边境安宁。”探子将收集到的情报呈给顾昭昭。
顾昭昭看着手中的情报,眼神冰冷而坚定:“很好,有了这些证据,我们便师出有名。但我们不能急于动武,需先礼后兵。”
顾昭昭修书一封,派使者送往西戎国。信中严正指出西戎国暗中支持小部落骚扰大晋边境的行为,要求他们立即停止,并召回使者,否则大晋将采取强硬措施。同时,顾昭昭在边境集结了一支精锐部队,做出随时准备反击的姿态,以向西戎国表明大晋捍卫领土和百姓的决心。
在等待西戎国回应的同时,顾昭昭也没有放松对国内阶层矛盾的关注。她深知,内部稳定是应对外部威胁的基础。为了调和贵族与商业阶层的矛盾,顾昭昭推出了一系列折中的政策。
对于商业税,顾昭昭制定了分级征收制度。根据商业活动的规模和行业特点,划分不同等级,征收相应的税额。对于一些对国计民生有重要意义的商业领域,适当降低税率,鼓励其发展;而对于一些奢侈品行业和投机性商业活动,则提高税率,引导商业资源合理分配。
在商人参政方面,顾昭昭设立了专门的商业议政机构。选拔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商人代表进入该机构,他们可以就商业政策、市场发展等问题提出建议,但决策权仍集中在朝廷手中。这样既给予了商业阶层一定的发声渠道,又避免了他们过度干预朝政。
“公主此举,既考虑到了国家财政需求,又兼顾了商业发展,实乃两全之策。”大臣们对顾昭昭的政策纷纷表示赞赏。
然而,这些政策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部分保守的贵族认为顾昭昭对商业阶层让步过多,而一些激进的商人则觉得限制仍多,对这些政策并不满意。但在顾昭昭的坚持和耐心说服下,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配合。
“诸位,大晋如今面临内忧外患,唯有团结一致,才能共渡难关。这些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大晋的长远发展,希望大家以大局为重。”顾昭昭在朝堂上诚恳地说道。
就在大晋内部逐渐稳定之时,西戎国的回应也来了。西戎国主在回信中言辞傲慢,不仅否认支持小部落的行为,还指责大晋污蔑,声称大晋边境的混乱是自身管理不善所致。
“西戎国如此嚣张,公主,我们不能再忍让,应立刻出兵教训他们!”大臣们义愤填膺。
顾昭昭却并未被愤怒冲昏头脑,她深知西戎国国力强盛,贸然开战对大晋不利。“他们这是故意激怒我们,想让我们陷入战争泥潭。我们不能中计,要另寻他法。”
顾昭昭决定利用外交手段分化西戎国与那些小部落的联盟。她再次派出使者,这次目标是那些被西戎国蛊惑的小部落。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和顾昭昭的亲笔书信,深入小部落营地。
“各位首领,西戎国不过是利用你们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大晋一直以来都希望与各部落和平共处,只要你们停止与西戎国勾结,大晋愿意既往不咎,还会给予你们诸多好处,帮助部落发展。”使者诚恳地对小部落首领们说道。
与此同时,顾昭昭还安排边境军队加强对小部落骚扰的反击力度,但每次都点到即止,并不深入追击,让小部落感受到大晋的实力和克制。
在大晋恩威并施的策略下,一些小部落开始动摇。他们意识到与强大的大晋为敌并非明智之举,而西戎国的承诺也不过是画饼充饥。
“我们不能再被西戎国当枪使了,大晋的条件对我们更有利。”一位小部落首领说道。
然而,仍有部分小部落冥顽不灵,在西戎国的蛊惑下继续与大晋为敌。顾昭昭知道,对于这些顽固势力,必须给予坚决打击。
“传我命令,对于那些继续骚扰边境的小部落,无需留情,予以彻底剿灭。但要注意,尽量避免与西戎国直接冲突。”顾昭昭下达命令。
大晋边境军队迅速行动,对那些顽固的小部落展开围剿。在大晋精锐之师的攻击下,这些小部落很快便土崩瓦解。
西戎国看到大晋不费一兵一卒便分化了他们与小部落的联盟,还剿灭了部分顽固势力,恼羞成怒。他们决定加快组建反晋联盟的步伐,准备对大晋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攻击。
“大晋竟敢坏我好事,这次我要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西戎国主在朝堂上咆哮道。
而顾昭昭也深知,西戎国不会善罢甘休,一场更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她必须加快布局,联合周边国家,共同应对西戎国的威胁。
“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各国,告知他们西戎国的野心和阴谋,寻求共同抵御之策。同时,加强国内军事训练,储备粮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顾昭昭有条不紊地做出部署。
大晋在顾昭昭的带领下,严阵以待,准备迎接西戎国可能发起的狂风暴雨般的攻击。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将决定大晋的命运走向,顾昭昭又将如何带领大晋军民在这场危机中突围,一切充满了悬念…… 整个大晋笼罩在紧张的备战氛围中,百姓们相信,在顾昭昭的领导下,大晋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守护住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