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琦来白林城,算是回娘家,自不好在县主府多作打搅,见了喜娘后,便去了齐家镇。
喜娘当初提到过通河道一事,而黑水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她也是要跟齐家打声招呼,当初齐修文的事她多多少少听过几句,知道如今县主并不太愿意抬举齐家。
齐家镇如今多数人除去忙地里的活计,便都入了黑水河旁贾家建的牧场,秋冬来临之前,筹备牧草的活,也让众人得了不少银子,牧场由贾家管着,齐修远知道喜娘的意思,便也没有插手,不过那贾家的管事也知道齐家镇跟县主的关系,并不敢托大,许多事依旧也会跟齐家商议。
李文琦到齐家镇的时候,正碰着齐家镇的众人到牧场领月钱,倒是热闹。
马车到了齐家大宅门前,开门的依旧是来旺,喊了一句“表姑太太”,忙招呼小厮去里面禀报,出来迎的是吴氏身边的斑竹,她与翠竹都是吴氏陪嫁丫鬟,如今也都嫁到了齐家镇。
李文琦到底是妇人,自然先是去的内宅,吴氏和儿媳顾氏作陪,去拜见了老太太陈氏,陈氏问道:“年上还未到,如何这时候来了?”
“倒没旁的事,前些时候得了消息,县主回了城,便想着来瞧瞧,多亲近亲近,顺道把年礼一并送了来。”
陈氏年纪大了,不爱管事,不太知道杜家生意上的事,都也是她两个女儿齐修颜、齐修悦回来讲讲,所以知道的不多,便没多问,几人说了些话,陈氏便把人打发了,遂吴氏带着媳妇顾氏招待着李文琦。
吴氏多少知道些生意上的事,知道杜家如今生意不错,李文琦更是得了县主撑腰,拿了杜家的生意份额,所以对这位有钱的姑太太态度很不错,听明白李文琦的话里的意思,便让人去请齐修远来。
齐修远见着李文琦倒也亲热,他虽不太管事,但也知道杜家搭上了县主的门路,如今算是正当时,今年天波府李家中秋之际特意送了礼,想要齐家从中斡旋,缓和两家的矛盾,齐修远顾及着姑母齐庆蓉入的是李家的祖坟,便也收了礼,好在李文琦也不是不通情谊。
“如今这时候,怎么突然来了白林城?”
吴氏接过话,把方才李文琦的解释说了一番,李文琦续补道:“说来也不怕大哥笑话,之前得县主指点,谋了桩生意,我向杜家几房筹了几千两银子建了个作坊,县主交代东西等她通知方能往外卖,中间有几家瞧着见不到现银,皆闹着要退了银子,我还是向李家接的周转,如今东西开始卖了,我是怕他们再起什么幺蛾子,索性躲了来。”
吴氏笑道:“倒是什么生意要投几千两银子?”
李文琦想着如今东西都开始卖了,便也没打哑谜,说道:“跟那羊毛织品差不太多,都是县主的交代,杜家不过搭把手,转个辛苦钱。”
这话惹得吴氏心痒痒,她可是知道那县主是个钱筢子,当初要不是齐修文恶了她,齐家也不会像现在这般模样,便是自己家当初跟着县主收粮,也是赚了不少,瞧了瞧齐修远,见他并未说什么,吴氏也没吱声。
“不过这次来,倒也是时候,入了城,便听说县主成立了一家晋通商号,如此齐家镇便是有翻身的机会?”
齐修远知道县主对齐家已经算很是照顾,所以并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但听李文琦如此说,倒是好奇的问道:“此话怎讲?”
李文琦却卖起了关子,说道:“听说荣和如今管着族里的事了,倒不如也让他听听。”
齐修远知道其意思,便让吴氏去喊人,吴氏知道兹事体大,便亲自派人去把齐荣和喊了过来,自己则没进去。
齐荣和乖声好了“表姑”,变落了座。
只听李文琦说道:“去岁末,县主恩惠我,让我在杜家能够立足,遂办了鸭塘的生意,今年瞧着收益不错,不过却都投进了天波府疏通河道之上,如今也就鸭绒被服的生意有赚头,如今县主开了商号,要做关外和京城的生意,这运输便成了大事,天波府水系通达,能行大船,商贸尚算发达,比之白林城要便利得多,县主曾提及黑水河扩建河道一事,今儿我去探了口风,县主心里大抵是有这个意思,所以齐家镇的位置便是得天独厚,大哥若有意,不若多置办些土地,或者到时候在通商案口置些铺子,族里许多人并不读书,家大业大的便容易生懒,塞到铺子里做些买卖,齐家指不定也能成大家大族,流传百年。”
齐修远听了却说道:“齐家如今已是很好,且四弟那边做了三年知县,正筹划着要调动一番,齐家这时候不好胡乱行事。”
“大哥既觉得不错,那便是我妄言了,不过我瞧着县主倒是比那齐修文有远见,齐家将来能成什么样子,但看大哥决断了。”
齐荣和见两人意见相左,连忙在其间缓和,李文琦自插手杜家生意之后,气势不弱,齐修远又是经年的族长,倒是难为了齐荣和。
最后,齐修远也并未言明此事,他有他的顾忌,牧场之事,县主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他自当知趣,齐修文那边虽有影响,却也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倒是齐荣和年轻气盛,想着县主平日态度和善,去周遭打听了一番,方知当初贾家在建牧场时,已经向官府租了三十年的土地使用,显然这是县主提前布置好的。
李文琦倒也不是真的生气,她只是觉得自己好意错付,待在齐家住了两日,方知道了大概,遂不再跟齐修远“置气”。
而另一边喜娘在几人走后,却是琢磨起了贾家、杜家,乃至天波府李家的事情,晋通商号她一开始就是要博各家所长,如今这几家都是有过接触的,倒也合适,想必几家之人得了消息,也会同意,不过此事得慢慢再议。
至于修河道一事,等年上探访徐知府之时,提几句便可,此事可大可小,最好能通过官府拨通银两才可,或者以工代赈,若是让她自己出银子,怕是把县主府翻个底掉,都不够填这个窟窿。
另一边春梅回了家,便被贾夫人喊了去,贾夫人对春梅这个媳妇哪有不喜欢的,自打靠上晋宁县主,贾家的日子好过了许多,便是官场底下的那些小人物对贾家很是客气,生意自然也就好做,不过贾家倒也乖巧,并无出格之事。
贾夫人先是关心了几句春梅肚子里的孩子和她的身体,又问了院子里的事情,自她知道贾许先前那位留下的女儿被教养的很好之后,贾夫人便没再管过她们院子的事。
最后贾夫人方才打听起商号的事情,春梅此去虽更多的是看望喜娘,但并不妨碍打听消息,商号之事,因着喜娘并没打算封锁消息,自然有心之人便能得知消息。
“母亲放心,县主有自己的考虑,今儿正碰巧天波府杜家的夫人来了白林城拜访县主,问及商号一事,按县主的意思,成立商号是为了做京城和关外的生意,县主此去武成关,谈了笔生意,另得了商署司的一个份额,母亲若是有想法,倒不如跟父亲商议,将贾家的生意投到商号里去,不过此事怕是族里的人会有别的想法。”
贾夫人听了消息,倒是不敢胡乱说话,此事太大,还得寻老爷商量,二人又说了些话,方散了。
李文琦是腊月初回的天波府,此时鸭绒被服的生意正好,杜家那些个反过头来想要好处的人也都被杜老爷子打发了,回了杜家,李文琦便要寻杜文泽说晋通商号的事,无奈生意太忙,加上李文琦不在府中,这些日子杜文泽都是歇在春姨娘那里,李文琦倒也无所谓,便寻杜老夫人说了几句,另请了杜老太爷商量此事,杜老爷子自不想放过这个机会,言等来年亲自去拜访县主。
鸭绒被服的生意有多好,李文琦早听了几个得力的婆子说过,她便让松芝收拾出当初从李家借来的银子,并着年礼一同送了过去,另亲自写了信言明晋通商号一事,至于之后李家能有几分作为,那便不是她考虑的了。
回说白林城,年上喜娘带着礼去拜访了徐知府,商谈水道漕运一事,徐知府做了这么多年官,倒是第一次见着喜娘这般大胆之人,修运河、水库,自古皆是劳民伤财之事,他也是有几分见识,知道朝廷如今情况,想要撬一笔银子无异于虎口拔牙,但也并没有直接拒绝此事,只说会请个折子上去,喜娘知是没有好处,这徐知府不会真心来帮,便把河道修通之后,杜绝水患,沟通天波府水道,往来贸易,建设岸口,收受税银,开耕荒地,广存粮食等一系列问题细谈出来。
徐知府面上不显,心里却是震惊,若果真能成,这,这,这是莫大的政绩,至于说现不现实的问题,但看今岁牧场养殖,白林城耕牛数量增加,那些个学堂收了一批一批的学生,这都是他的政绩,待三年政考,只要略打点些京城的关系,入京做官便是板上钉钉之事。
徐知府的折子入了京城,并没有引起什么水花,显然朝廷不可能拿银子,但却批了个准字,银子的事便是让徐知府自己想办法。
于是喜娘便把当初承包的黑水河两岸三十年的土地拿来转租,价高者得,并让徐知府把修建运河之事散播出去,这土地租子自是涨了几番,可惜这钱都入了喜娘的口袋。
河道拓宽之事便从隆熙十年正月十五开始动工,劳工不仅招收了白林城的百姓,乃至天水府,天波府的百姓闻着这工程,都赶了过来,一是此事算是以工代赈,二是能够吃饱,不是往常那般单纯的苦力,三则有白林城的晋宁县主名号。
为此,喜娘甚至“发明”了滑轮组来节省劳力,并制出了有轨运输车辆,让喜娘没想到的是此举更是奠定了西北工业的基础。
黑水河由隆熙十年正月十五开挖,乃至来年七月方才正式通航,沟通天波府和天水府,黑水河正式更名为晋水河,其上共有一十八座大桥。
时间之所以这么久,乃是因为天水府的知府还有商人“闻着味”凑了上来,硬是加了几段河道。